(一)
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
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:在每一次顽固的疫情反扑面前,“守望相助”已成为独属于中国人的伟大叙事。
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裳”:年初的这场疫情遭遇战,让许昌人再次深切感受到了这句千古诗文的力量。
这种力量,是湖北、安徽等地千里驰援带来的“疾风”;
这种力量,是河南兄弟地市风雨同舟送来的“暖流”。
大疫面前有大爱。这种大爱,凝聚成中华民族最磅礴的力量,让我们最终击溃疫情,无往而不胜。
(二)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疫情防控是一场阻击战,也是一场总体战。
2022年开年,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们推到了艰险面前,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总体战的深刻含义。
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快、传染强、隐匿强的特点,决定了每一场疫情防控之战都是一项系统工程,不是哪一个地区、哪一个部门孤军奋战所能完成的。
1月2日,禹州疫情警报拉响后,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迅速摸清病例底数、阻断疫情传播。许昌人闻令而动、奋起而搏,各兄弟县(市、区)第一批900多名医疗队队员紧急集结、奔赴禹州。
但纵使举全市之力支援禹州,要抗击突如其来且隐匿传播时间不明的疫情,又要同时完成许昌全域核酸检测,谈何容易?
一时间,许昌上下十分吃力。
(三)
速度,速度!与病毒较量,最重要的就是速度!
就在这时,千里之外,有人向我们奔赴而来:
湖北187名医疗队队员,星夜集结、风尘仆仆、千里驰援!
1月5日深夜,许昌作出“集中两天时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”的决定。仅数小时之后的1月6日上午,湖北援许医疗队已从千里之外赶来,带着物资、设备走下了火车。
他们来自湖北临检中心、武汉同济医院、协和医院、湖北省人民医院等武汉市21家医疗机构,并带来了71台PCR检测仪、53台提取仪等设备。
这是怎样的响应速度和集结效率,这更是怎样的拳拳之心和热血之志!
两年前的那个寒冬,许昌两批共43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。如今,时空转换、使命不变,你我携手、共渡难关。
安徽308名核酸检测支援队队员,也集结启程、浩浩荡荡、奔赴禹州!
1月9日,安徽省核酸检测支援队赶来了。他们来自合肥、六安、淮南、宿州、马鞍山、阜阳、淮北、芜湖等8个地市,不仅带来了99台PCR检测仪、53台提取仪,还带来了24台我们特别急需的移动方舱实验室,为实现禹州核酸检测当天采、当天检提供了强大助力,为尽早筛出全部感染人群、精准实施防控措施提供了“硬核支撑”。
(四)
日夜兼程、星火驰援,早一刻抵达,就多一份力量。
省内兄弟地市也“第一时间”伸出援手:
“漯河和许昌是邻居。邻居有难,我们不能袖手旁观。”“鹤壁流调队20名队员接到通知后积极响应,无人退缩。”……
省内兄弟地市一共派出了200名流调溯源队队员支援禹州,来自开封、平顶山、鹤壁、焦作、濮阳、漯河、三门峡、南阳、驻马店等9市。
他们坚守在战“疫”的最前沿,调查疫情来源、理清传播途径,以高强度、高密度、高精度的流调排查,为365例确诊病例撰写了流调报告,排查出疫情密接者8771人、次密接者17100人,为禹州处置疫情提供了最可靠的信息支撑。
域内“亲兄弟”们也早已披挂上阵。
在许昌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出炉后,5个县(市、区)医疗队先后两次“超员出征”,1月8日赴禹2590人次,1月13日赴禹2584人次。每一次都是“超员逆行”,每一次都是来不及休整,连夜全力投入战斗。
“生命至上,不胜不休。”
你们来了,禹州就有了“快准狠”斩断疫情的底气。
你们来了,许昌更增强了此战必胜的信心。
(五)
危急时刻显担当,越是艰难越向前。
在战“疫”最焦灼的时刻,我们身后的“国家队”紧急派出“强大天团”,驻扎许昌,倾力指导。
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亲赴禹州调研检查,指导我们拓宽溯源思路,开展流调“回头看”,压茬推进核酸检测,加大转运隔离力度。
孙阳带队来了。1月3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一行8人,由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孙阳带队,风尘仆仆,来到禹州。
他们都是疫情防控的权威专家,是经验丰富的“战‘疫’好手”,曾一次次与病毒交手,一次次打败病毒。他们溯源分析、精准“克敌”,围绕“封”“筛”“隔”,对禹州疫情防控提出了最专业的意见。
余艳红也带队来了。1月14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河南工作组组长、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一行到来,用他们丰富的防控储备和战“疫”经验,对禹州疫情进行再研判、再指导。
河南省委、省政府更是高度重视、全省调度:
省委书记楼阳生“第一时间”对禹州疫情作出重要指示,省长王凯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赶赴禹州。他们或到禹州实地调研指导、调度,或通过视频会议听取汇报、分析研判,为许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。
人才、设备、专项资金,都输送向十万火急的“战场”。得知许昌急需院感人才,1月11日,河南省卫健委从全省紧急抽调了12名院感专家,支援许昌各个重要集中隔离点。
一起战,一起扛!国家和省的强大后盾,彰显了危急时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,成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法宝。
(六)
白衣执甲,以疫为令,迎着星辰出发,踏着月光而返。
援许“大白”们凭着坚韧不屈的意志,在许昌度过了一个个不舍昼夜的“体力战”“极限战”。
“移动方舱实验室”里,每个晚上都是灯火通明。前来支援的“方舱卫士”,日夜奋战在这里。“安徽队”的张凤医生说,他们实行24小时值班制,歇人不歇机,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核酸样本检测。“湖北队”的魏凯医生说,“样本什么时候送到,我们就什么时候开始检测”。
穿上防护服,进入实验室;脱下防护服,走出实验室……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在这一进一出之中。
虽不在最前线,风险指数却是“满格”。每一次开盖和处理样本,都有可能是他们与新冠病毒的一次近距离接触,都冒着不可预知的危险。
到位即上“战位”,开战即是决战——
13天,“湖北队”,核酸检测300万人次,共“鄂”疫情,感恩有你!
10天,“安徽队”,核酸检测220万人次,“皖”手之谊,眷眷不忘!
17天,“河南援禹流调队”,365例确诊病例流调报告,排查出密接者8771人、次密接者17100人,患难与共,情比金坚!
20天,“许昌县区兄弟队”,参与了禹州每一轮全员核酸检测,每一轮都是百万级别,同舟共济,手足情深!
他们本可以选择自己安安稳稳的“小幸福”,但如今,无一例外,他们在许昌遇到困难时选择“逆行”出征,选择为这座城市贡献光和热。
这就是钢铁意志,这就是“援禹英雄”!
(七)
一方若有危,八方召即战。
这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同胞情义,是守望相助的14亿人面对无情病毒书写的人间温暖。
白衣作战袍,慷慨赴前线。
这是传承于“白袍盔甲”下的医者仁心,是刻写于每一个“战‘疫’人”骨子里的侠骨柔情。
这种精神,血脉相传,生生不息。
这种精神,深藏在平时我们柔弱的身体里,却能在战斗时自觉爆发出“地表最强实力”。
一如两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中华民族伟大抗疫精神:“生命至上、举国同心、舍生忘死、尊重科学、命运与共”。
一如多年来,许昌人迸发出的不屈精神:“三个不相信”的杨根思连,“小车不倒只管推”的杨水才……
打不垮的坚强信念,不服输的坚韧干劲,你们不愧为“新时代最美的逆行者”。
(八)
有人勇敢抗击病毒,有人时刻感念他们的付出。
一名禹州8岁的小女孩,在接受核酸检测后送给“大白”一幅画,上写:“你们是英雄,是天使,是闪闪发光的中国人。”
禹州市委书记送别援禹队伍时说:
感恩你们的挺身而出,我们将永远铭记你们同舟共济的恩情;感激你们的鼎力相助,我们将永远铭记你们倾心竭力的支持;感谢你们的勇毅前行,我们将永远铭记你们英勇无畏的壮举。
是的,是你们的倾情帮助,让我们走出了至暗时刻;是你们的负重前行,换得了我们的拨云见日。
谢谢你们为禹州流过汗,谢谢你们为禹州拼过命。任时光流逝,用“心和心”结下的深情,禹州的山山水水不会忘记,禹州的世世代代永远铭记。
(九)
守得云开见月明,严冬过后是暖春。
每一次灾难面前,爱不仅不会缺席,还会汇聚成奔腾暖流。每一次艰难前行,总会有人奔赴而来,与我们携手并肩。
“过命的交情”,铭记在心;“来年的约定”,请别忘记。
难忘岁月载史册,疫去春来再相聚!